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他山之石 正文

新时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六力”提升

作者:时间:2025-08-07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全面提升“六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

一要提升思政引领力。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最大底色,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切实加强思政引领力。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课程教材;完善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及推进教材修订工作;建设一批意识形态属性强的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教材;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要提升人才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与卓越工程师、战略科学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要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和产业发展需求,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改革,建设一批突出前沿性、创新性的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培养更多“大国重器”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三要提升科技支撑力。科技支撑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职业教育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项职业教育职能的融合。要根据技术迭代、产业升级、社会变化等因素,打造新形态“金教材”,动态反映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标准。加强对学生科技知识、新技术、新技能、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培育,将其培养成为更好地服务科学、技术、生产创新进步需求的科技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要提升民生保障力。民生保障力是教育强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职业教育应以高标准、高动力、高能量助力就业,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力。完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服务个体多样化成长成才需求。加强长学制培养专业相应课程教材建设,促进中高职衔接教材、高职本专科衔接教材建设;建设一批高职本科教材;着力推进语文、职业素养等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服务学生多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五要提升社会协同力。社会协同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保障,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与管理要形成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良好机制。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教材开发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写;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地方、学校、出版单位分级分类负责机制,强化教材规划、编写、审核、出版等全流程管理。

六要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的显著标志,推动优秀教材“走出去”,打造中国教材品牌。要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推动中文教学本土化发展;要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教材合作,依托“鲁班工坊”等,发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推动编写一批适应国家对外开放需要的专业课程教材,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简介:曾天山,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教育厅

学院地址:济南市旅游路4657号  电话:0531—5176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