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文件】
一、教育部印发关于完善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包括七项内容,一是深化对教育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二是明确教育标准的分类;三是规范教育标准制定程序;四是完善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如:学校设立标准、学校建设标准、教育装备标准、教育信息化标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学科专业和课程标准、教育督导标准、语言文字标准等重点领域标准);五是完善教育标准实施机制;六是健全教育标准管理机制;七是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国际教育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推动中国教育标准“走出去”。
二、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
2020年1月10日,《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共8部分、30条,附教育部9项支持政策清单、山东省45项工作任务清单。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意见》提出,支持山东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一是率先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二是为山东省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是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四是为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
(二)全面落实“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总要求。一是让政治家、教育家治校办学;二是部省“一把手”担纲建设职教高地;三是制定“一市一策”实施方案;四是让职业教育管理机制更顺畅;五是实行“5个办学自主权”事后备案;六是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
(三)搭建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一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二是让不同学校不同特色;三是让中职生和高中生“双向流动”;四是支持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五是高职院校也能办本科教育;六是各层次职业教育联手为学生成长“铺路搭桥”;七是在高职“质量型”扩招上做表率;八是畅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通道;九是“职教高考”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十是着力培养培训实用型人才。
(四)着力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是建设职业院校的“双一流”;二是优质中职可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三是办有质量、有标准、有尊严的职业教育;四是自主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五是学分也能存“银行”;六是让“第三方”评价职业教育质量;七是技能大赛也要“转型发展”。
(五)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一是让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二是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可抵免;三是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园)
(六)建设一支群英荟萃的“双师型”队伍。一是建立专业化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二是把好职教师资“准入关”;三是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四是校企专业人才可“双向流动”;五是用灵活的薪酬政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七)建设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一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度;二是让国际经验中国化,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八)营造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让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香饽饽”;二是建设山东职业教育研究高端智库;三是营造人人皆可成才、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战略背景;二是总体思路;三是战略任务;四是实施路径;五是保障措施。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一是总体规划,分区推进;二是细化目标,分步推进;三是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四是改革先行,系统推进。
【综合资讯】
复盘2019职业教育改革“大棋”
在2019年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表示,“今年,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一年来,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全国职教战线奏响了波澜壮阔的改革进行曲,职业教育进入大改革大发展的新阶段。
(一)职业教育大有可为。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他强调,国家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3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时,勉励同学们要更加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黑龙江牡丹江考察,与牡丹江技师学院师生交流。5月22日至24日,孙春兰副总理在江苏调研职业教育并主持召开职业教育改革座谈会。10月,孙春兰副总理实地考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
(二)职教20条。2019年1月,李克强总理正式签发“职教20条”。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
(三)高职扩招。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职业院校做好扩招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四)双高计划。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10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公布公示“双高”建设单位197个。
(五)1+X证书。4月,教育部职成司印发通知,确定建筑信息模型(BIM)等首批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始试点;9月,确定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第二批10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入试点;10月,教育部职成司提出,符合试点工作条件的院校均可参与,不作规模限制;12月,第三批拟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64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7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向社会公示。
(六)“三教”改革。4月4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大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力度。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师资12条”),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建设100家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国家级企业实践基地,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四部门同时公布了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名单。
(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共同发布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5年内试点布局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八)职教法修订。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教育部官网公开征求意见。在原法基础上,《征求意见稿》共修订调整41条,新增15条。
(九)本科试点。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更名结果。12月,6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面向社会公示,其中,有5所民办院校,一所公办院校。
(十)完善标准。6月,教育部印发21项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7月,教育部发布首批347项高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19大类别。
【工作动态】
一、韩培江院长一行参加省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复核专家培训会
2019年12月初,学院韩培江院长、工会主席王斌和教育质量管理处门泉洁处长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主办、滨州职业学院承办的2019年度全省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复核专家培训会。根据教育厅要求,学院作为山东省诊改试点院校要加速推进诊改工作,力争2021年按期通过诊改复核。
二、学院成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机构
为确保学院诊改工作的有效推进,学院成立由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院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诊改推进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斌主席担任,副主任为改革与发展规划处吕闽处长、教育质量管理处门泉洁处长,成员为孟凡辉、陈瑞波、张先宗、任新华、李元美、齐海鹰、牟培超、张正磊、苏强、刘健、张广进、王春华、刘成拥、高越嵩。
三、诊改工作全面启动并积极推进
2019年12月27日下午,学院召开诊改工作全面启动会议。启动会上韩培江院长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学院诊改工作推进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山东省高职院校诊改复核工作指引的三个文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学习;二是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完善诊改实施方案;三是明确诊改五层面任务分工,加快落实工作任务。
2020年1月7日上午,学院召开诊改推进工作会议。会议由王斌主席主持,王主席对学院诊改近期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求,改革与发展规划处吕闽处长对规划修订与完善的相关工作进行安排。
【他山之石】
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与传统评估的区别
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方案研究课题组组长杨应崧教授讲解诊断与改进与管办评分离背景下评估的区别体现在8个方面:一是目标不同;二是运作动力不同;三是标准设置不同;四是组织主体不同;五是教育行政部门角色不同;六是指标体系不同;七是运行形态不同;八是操作方法不同。
总之,“诊断与改进”旨在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新常态,体现“四变”:一是服务需求--变自娱自乐为服务需求;二是立足自我--变以外部保障为主为以内部保证为主;三是常态“诊改”--将诊断与改进列为一切工作的组成环节,成为工作新常态;四是“平台”支撑--变回顾总结为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办真正让人民满意、放心的职业教育。